干细胞治疗乱象:如何辨别“科学”与“骗局”?

发布时间:2025-08-13 14:35:55

近年来,干细胞治疗因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潜力备受关注,但市场乱象频发,虚假宣传、非法行医、传销陷阱等问题层出不穷。如何从鱼龙混杂的市场中辨别真正的科学治疗与伪科学骗局?以下关键点可助消费者擦亮双眼。

  一、警惕有心人的话术,拒绝百分之百的神话

  干细胞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,但并非“万用神药”。若机构宣称能治愈癌症、糖尿病、阿尔茨海默病等完全不同机制的疾病,或声称“一针年轻20岁”“当场见效”,均属虚假宣传。例如,某机构以6.8万元三次的疗程推销间充质干细胞抗衰项目,却无法提供临床数据支撑。合法机构会明确告知治疗适应症,如骨关节炎、心脑血管疾病等,且强调疗效需长期观察。

  二、严查机构资质,拒绝“黑作坊”操作

  合法干细胞治疗机构需具备《细胞库备案证书》《细胞制备中心许可证》,全国仅百余家合规。消费者可要求查看中检院检测报告,核实批次编号溯源。警惕仅展示培养箱的“实验室”,正规机构应允许实地考察GMP标准实验室。例如,央视曾曝光某机构用黑作坊偷拍图冒充实验室,导致患者感染。

  三、识别传销与免费陷阱,保护财产安全

  传销模式常以“缴纳定金+拉人头”返利为诱饵,如某案件涉案1.6亿元,4万人受骗。此外,“免费注射”背后可能隐藏高额附加费或贷款诱导。合法临床研究通常免费且提供补偿,若机构要求付费,需核查其是否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。

  四、规避技术风险,拒绝非法细胞来源

  口服干细胞、胚胎干细胞(国内禁止临床使用)、羊膜抽取等均属非法技术。干细胞需低温冻存,口服会被胃酸破坏;胚胎干细胞易致肿瘤,临床上多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安全类型。过量使用干细胞可能引发血管堵塞,合规机构会根据病情和体重定制剂量。

  五、特殊人群需谨慎,避免盲目跟风

  经期女性、过敏体质者、术后恢复期患者等并发症风险高,合规机构会严格筛查禁忌症。老年人需警惕“健康讲座”骗局,70%的干细胞诈骗针对此群体。例如,某机构以“公益打干细胞”为名,诱导老人缴纳定金并发展下线,实为传销。

  干细胞治疗是具有前景的医疗技术,但消费者需保持理性,选择正规机构、核查资质、了解风险。政府正加强监管,如国家药监局发布《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》,规范行业秩序。唯有科学认知与严格监管并行,方能避免“救命技术”沦为“骗钱工具”。


上一篇:干细胞“冷知识”:脐带血究竟能存多久? 下一篇:NK细胞“巡逻记”:如何识别并消灭癌细胞?
Copyright © 山东赛恩福干细胞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公网安备3701000200027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