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体免疫系统中,NK细胞扮演着“暗夜巡警”的角色,它们无需预先训练,便能准确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,尤其是癌细胞。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,让NK细胞成为抗癌的第一道防线。
一、识别:癌细胞“通缉令”的破解者
NK细胞的识别机制基于“缺失自我”理论。健康细胞表面会表达MHC-I分子,向免疫系统传递“自我”信号;而癌细胞常通过下调MHC-I分子逃避免疫监视。NK细胞通过激活性受体(如NKG2D)识别癌细胞表面的应激分子(如MICA/B、ULBP家族),这些分子如同癌细胞的“通缉令”,一旦被NK细胞捕获,便触发杀伤程序。此外,NK细胞还能通过控制性受体(如KIR)检查健康细胞的MHC-I分子,避免误伤正常组织。
二、消灭:双重武器与协同作战
锁定目标后,NK细胞采用“物理攻击”与“化学攻击”双管齐下:
直接杀伤:释放穿孔素在癌细胞膜上穿孔,注入颗粒酶诱导其凋亡。
间接杀伤:分泌干扰素-γ、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,激活巨噬细胞、T细胞等免疫伙伴,形成“免疫风暴”。
抗体协同:与肿瘤抗体结合,通过ADCC(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)增强杀伤力。
三、挑战与突破:癌细胞的“反侦察”与NK细胞的“升级”
癌细胞并非束手就擒,它们会分泌免疫控制因子(如TGF-β)或改变微环境,削弱NK细胞活性。但科学家已通过基因工程(如CAR-NK技术)赋予NK细胞“精准导航”能力,或通过体外扩增、活化健康NK细胞提升战斗力。
四、守护健康:NK细胞的“日常保养”
NK细胞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,40岁后功能急剧衰退,癌症风险随之升高。保持均衡饮食、规律运动、充足睡眠,可维持NK细胞活力;而冻存健康NK细胞以备不时之需,正成为健康管理的新趋势。
鲁公网安备37010002000272号